【XD的一周漫步】No.06 好久不见
2022-03-26
或许我应该把标题改为【XD的四周漫步】:) 没错,整个五月我都没更新文章了,现在回来了。所以我的一周漫步,好久不见。
上月回顾
-
状态
五月,可以用忙碌和变动来形容。这也是我这个月没有写一篇文章的原因——很累,身心俱疲。六月虽然也忙,但总算能喘口气。前两天看过一篇文章,大概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尝试最艰难的“底层”生活,住在一个卫生间大小的出租屋,干着累且收入微薄的体力工作。在开始之前,他设想自己可以在这种生活下也能保持自我理想和冲劲,但真正体验后,才发现他的唯一愿望已变成了吃上一口可口的饭菜。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,即使你设想的自己可以多么自律多么保持进步,但当白天的高节奏工作消耗掉大部分夜晚存储的能量后:自律no,勤勉no,诗和远方nonono。这也是我最近和自己和解的一个观点:不要因为没实现自己的预期而沮丧或焦虑,认识到自己的极限,不要Overtake。
-
做了啥
- 参加软考(太忙了没准备好,先去体验一次)
- 去福大学生街看了看(托软考的福)
- 搬家(买了很多适配新家的东西,收拾打扫)
- 工作忙于开发一个需求
- 年终退税(居然还能退回一千多)
- 用Hugo+GitHub搞了静态网站,用于写技术文章
-
学习进度
- 几乎没有,这个月太忙了
-
书与影
这个月太忙,几乎没有书影音🙂
展望下周
- 开发交易,改bug
- 调整作息,别让自己太累了
悲凉的底色
马东说他的人生底色是悲凉的。我想我们都是如此,只是有的人淡一点,有的人浓一点。我们已经看过很多讨论人生的言论,有人说人生就是要享受每一天活下来的馈赠;有人说人生来疾苦;有人说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所以何不选择快乐呢;有人说只有痛苦才是人生。
有时候我会想,人是否就只有这一生。在你有幸能够呼吸的这几十年,是否就是你的全部?你的脑子,你的思想,你的情感,你的所有组成你的部分,都会随着呼吸停止的一刻而罢工或消失吗?我觉得这很可怕,因为我想象不到「我没了」是什么概念。
在这个浩瀚宇宙中,我们是怎样的存在呢?有没有可能,我们认为的浩瀚宇宙,只是真实宇宙的一个小点?我们是完全自主的高级智慧生物吗,亦或是未知的超生命体的一个卑微产物?我们太无知,太局限了。
与这些相比起来,人生?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人的几十年留下的一点痕迹罢了。就像我们认为五分钟很短,一天很长;人生也很短,从人类历史的长河看;人类历史也很短,从无限的未知看。
偶尔,我会这种空而大的思考,就像现在。我常常关注的是今天明天我要做什么,很少想到今年我要完成什么。我很想跳脱出来,指导自己做事,如鱼得水地处理工作和生活。我觉得我太陷在我的生活中了,很少有反思和鞭策,我想改变自己,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。是动力、决心吗?不知道。
这算是我的思考碎碎念吧,没有主题,单纯就是把脑中的一些想法打出来,我感觉我会舒服很多,这就够了。
言论
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传记最吸引我的一点是,书中的人物在自己生命的初期,也就是前五十页当中,是不会知道他或者是她会在第三百页的时候取得的成功。他们并不知道将会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伟大。仔细想想这点吧,这是对你们自己未来的生活保持乐观的一个极好理由。你们所有人都仅仅在自己那本传记的前五十页,还有几百页的路要走。 - 摘自Newsletter(富于理性)
对自己的最好幻想是:希望未来的自己会感激现在的自己,希望现在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自己懊恼和伤心。
当你老了,回顾一生,就会发觉:什么时候出国读书、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、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、什么时候结婚,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。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,眼见风云千樯,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,在日记上,相当的沉闷和平凡,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。(来自于《杀鹌鹑的少女》) - 摘自Newsletter(事不过三)
人生真像一场只能玩一次的游戏呀。
客气、中庸、骑墙也许可以保护自己,避免冲突。但是只有确信与坚持,才是职业和勇气的表现。团队需要一个有担当的领导,家庭需要一个负起责任的主心骨,社群需要敢于说出真相的人。 - 摘自Newsletter(happy xiao)
作者举了两个故事的例子:1、一个不教客户摆pose的摄影师(“他都是客气地说,随你们就好”)被认为是不专业的;2、一个遇到极端天气的机长坚持自己的判断,拒绝指示台的命令,避开了危险。在很多专业领域,都要用自己的声音,而且要响亮。
关于人类的梦境,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,对于梦的进化意义提出了过适大脑假说(overfitting brain hypothesis)。这个假说的提出源于科学家在对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发现,如果一个网络一直处理同一组数据,就有可能造成网络过于精密地匹配到现有数据,而无法对未来做出预测和概括,无法generalize,所以数据科学家就需要对该网络进行人为的“噪声注入”。这篇论文的作者认为人的大脑也具有类似特性,因为日常生活中处理的信息有可能是非常重复和固定的,所以大脑需要通过梦境的方式来输入一些新鲜奇特,不同寻常的数据,来增加大脑神经网络的概括和预测能力。以及,我们对大脑的理解,真是和时代的技术发展并行的,这些假说来源于计算机和算法研究,在此之前的时代人类应该不太能拥有这种视角。 - 摘自Newsletter(Steve说每周通讯)
这里面的两个观点都很多意思。一是大脑为了激活大脑,通过奇特的梦境来提高大脑神经网络的概括和预测能力;二是,人的认知随着技术思维的发展,也会更加开阔。
有个护工跟朋友说自己总能见到孙俪,朋友说不要吹牛。他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,希望孙俪和他拍张合影,穿上了自己最干净的蓝衬衣。拍好照片后,孙俪大喊:你赶紧去证明自己! - mp.weixin.qq.com
哈哈,这里的孙俪好可爱!
这10年里,孙俪见过了太多人在那儿来来往往,今天去,他还在,下次去,人就没了。「在那个医院你只能看到很多无常,看到生死,看到人最无奈的状态,你根本不知道人生下一秒发生什么。所以不要做那么多事业规划,没有用的,就过好当时当刻就可以了。**我就会特别珍惜我自己还能直立行走,还能用语言表达,还能独立思考,还能享受自然空气,享受美食,看到这美景。我觉得这就够了,已经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,真的,没有过多的奢求。**所以我就很珍惜每一天,也很珍惜我拍的每一个作品,每个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作品拍。我也不知道这叫乐观,还是悲观。我觉得我挺会安在当下的,经常会想到,我每一天都当最后一天过。」 - mp.weixin.qq.com
看了这篇文章,才知道孙俪是一个极度自律和极度认真的演员。和邓超简直是互补的性格。珍惜当下,虽然已经是烂大街的标语了,但我觉得孙俪应该是有在好好践行。
在中国十几年,2010年左右,拿着相机在路上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惊讶:无论是拍摄路上的行人、老弄堂、拆迁的工地,还是在最繁忙的商业街,顶多会引人多看一眼。大概从 2018 年起,尤其是疫情之后,我带着相机,哪怕什么都没有做,总有保安过来问我在拍什么、我是哪里人、为什么要拍摄,有时候甚至被呵斥、赶走。曾经与保安、年长的居民畅快闲聊,听他们自豪地讲述背后建筑的零星历史和故事——这样的经历已经消失了。2022 年初,因为商业项目我去了济南,工作结束后,在济南的火车站,当我拿出相机准备拍摄新盖好的车站建筑时,被保安拦住。他抓着我的胳膊,冲对讲机说着什么(我没听懂)。之后来了两个警察。那个保安情绪很激动,对警察说着什么,我只听到了「美国间谍」四个字,围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。警察看了我的护照,了解到我不是美国人,让我删除了照片之后就放我走了。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。为什么我会被当作「美国间谍」?分不清白人的国籍我还能理解,但「间谍」? - mp.weixin.qq.com
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的白人,在离开上海之前的自述。虽然没有亲身经历,但对于这种变化在这些年其实也能捕捉到。疫情,国际关系,人们之间的隔墙、言论等原因,使得以「开放」闻名的上海人是也人非。
基辛格说:“权力是最好的春药。”但是研究表明,权力似乎也是一剂毒药,会给位高权重的人带来脑损伤。历史学家亨利·亚当斯说:“权力是一种以杀死患者的同情心终结的肿瘤。”《大西洋月刊》的一篇文章聚焦了权力对大脑和认知能力的不良影响——糟糕的是目前似乎还没有治愈的手段。 - 36kr.com
权力会扼杀同理心?原来这真有医学依据。
《焚书》
当那个政权下达命令,公开烧掉包含
有害知识的书,而牛群被迫
从四面八方把一车车书
拖向篝火,一个被流放的作家,
最好的作家之一,细看
被烧的书目,惊讶地发现
他的著作都不在其中。他愤怒地
奔向他的书桌,给当权者写信。
烧我!他飞快地写道,烧我!难道我的书
不是一直在报告真理吗?而你们竟然
把我当成谎言家!我命令你们:
烧我!
1938 - mp.weixin.qq.com
——布莱希特
听过很多道理,依然过不好一生
摘自本周看过的那些大小“道理”,希望可以【稍微】过好这一生吧
- 绝对没有负担会使一个人比空气还轻,翱翔于高空,离开大地和他的尘世,变得只有一半的真实。
- 有钱人只是有钱,富有的人有的是时间。
- 跌落,是每个周期里最深刻的烙痕。
- 艺术是让你逃脱一切的避风港。
- 当你原谅一个人,对方未必知道,但你会自愈。原谅,不是为了别人,那是给自己的礼物。
- 99% 情况下,最佳时机就是现在。
Last Word
最近看到一个关于记录自己的音乐清单APP(MusicBox,¥18),可以配合Spotify或Apple music使用,体验下来蛮有意思的。可以把要听的单曲/专辑mark到这里来,等到有空的时候听。听完可以标记【Played】状态,也可以添加Tag和Notes。现在听歌越来越浮躁和守旧了,忽略了许多高质量的歌。希望这个APP能更促进我吧。
2022.06.04 ☁️ by.XD